聚焦新发展】水墨丹青染乡村 美丽乡村入画来徽县美丽乡村建设侧记 【喜迎十九大-陇南徽县发布 金秋徽县,行走在徽县的乡村田野,到处是景色别致、色彩斑斓的美景。依山傍水的小山村整齐排列成行,或轻倚在小山脚下或半山腰上,青山、绿水、窗明几净的房屋在夕阳余晖的点缀下成为一副梦幻般的山水画。傍立河畔,或深藏村边树林,或漫步行走在蛇形的通村水泥路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感受着醉人的乡村景色,感悟着生命中另一种安逸与享受,远离城市的喧嚣,近距离感受大地跳动的脉搏,静听村头呢喃鸟语,伸臂拥的清风满怀。如今
聚焦新发展】水墨丹青染乡村 美丽乡村入画来徽县美丽乡村建设侧记 【喜迎十九大-陇南徽县发布
金秋徽县,行走在徽县的乡村田野,到处是景色别致、色彩斑斓的美景。依山傍水的小山村整齐排列成行,或轻倚在小山脚下或半山腰上,青山、绿水、窗明几净的房屋在夕阳余晖的点缀下成为一副梦幻般的山水画。傍立河畔,或深藏村边树林,或漫步行走在蛇形的通村水泥路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感受着醉人的乡村景色,感悟着生命中另一种安逸与享受,远离城市的喧嚣,近距离感受大地跳动的脉搏,静听村头呢喃鸟语,伸臂拥的清风满怀。如今,每一位到过徽县的游客,都会真切的被“一年四季有美景,处处韵味各不同”的“美丽乡村”所吸引。
精准布局引领“环境美”
借的一缕风,吹的万花红季桃。徽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典型示范、量力而行”的原则,按照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因地制宜、提升内涵、彰显特色的发展理念,确定了“一城一区五中心一百个新型社区”的区域布局,根据各村地域特色,挖掘文化民俗内涵、充分体现徽县特色,确定了生态旅游型、提升改造型、产业培育型、环境改善型四种建设类型,把一个村作为一个景点来设计,把一户作为一个小品来改造,突出地方特点,不搞千村一面。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聘请了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公司,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按照一次到位,20年不落后的目标进行规划设计,编制完成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完成全县213个行政村新农村建设规划。特别是2016年,聘请陕西森兰生态景观建设有限公司,完成麻沿河镇熊北村、大河店镇文池村、三泉村3个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做到规划引领、科学指导、因村因户施策。利用国开行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项目,开展嘉陵镇稻坪村、水阳镇新柳村、江洛镇徐阳村等16个环境整洁村规划设计工作,加快旅游扶贫开发。使农村呈现出路平、屋新、街净、花红、树绿的美丽景观,把每一个示范村建成规划科学、布局合理、风景独特、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美丽乡村。
从村庄布局、景观风貌、产业优势及文化习俗等方面着手,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要求,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建设,深入挖掘村庄特色,塑造村庄品牌,编制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规划,加强村、线、片等各级规划的衔接。村庄规划设计坚持“农村像农村”的原则,总体风格突出地域特色、自然生态、乡土气息,装饰风格、体量、色彩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形成了“村在林中、人在花中”的乡村美丽景观。
环境卫生治理指引“乡村美”
环境好了,还得经常维护,徽县以“村容整洁、舒适宜居,全域无垃圾”为基本目标,针对全县地域特点和实际状况,创新性地推行了全县环境卫生大整治工作,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按时按点,清扫垃圾全覆盖。
在偏远乡镇和交通不便的村庄,推行自我保洁 、“义务保洁+管护”模式,实行农户门前“三包”,集中清运到指定地点搞好填埋。同时由村“两委”干部和二层机构人员兼职管护。对村社道路及公路沿线环境卫生进行集中整治,清除路肩、花园杂草垃圾,修剪行道树,拆除危旧房屋,建成卫生厕所,新建垃圾屋、垃圾池,安装垃圾箱,发放太阳灶等环境卫生配套设施,在新农村示范村公路两旁栽植行道树,新建路边花圃,修建绿化带等村庄亮化美化工程,按照“白墙青瓦红檐板灰墙裙”的徽派建筑风格,实施农户房屋风貌改造,粉刷农户院落围墙,新建大门,粉刷农户房屋外墙瓦屋顶等,让村庄从外表先美起来。
“咱们村过去是垃圾满地跑,杂物随处倒,看着就揪心啊,现在环境卫生大变样啦!垃圾天天扫,整洁又环保。”徽县伏家镇贺店村村民樊志军高兴地说,“只要垃圾不落地,乡村就会更美丽”。
在环境面貌改善的同时,徽县坚持“面子和里子”一起抓,确保厕所、饮水、厨房等“里子”舒适,做到污水、垃圾、民居、绿化等“面子”好看,高标准实施民生工程。同时,抓好村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卫生室、教育文化设施、互助幸福院等建设,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产业发展带领“生活美”
凉风伴着薄薄的雾气吹拂在脸上,盛秋的徽县已经弥漫着一丝丝凉意,但走进陇南经济开发区徽县园内,电子商务、农产品加工等景象火热上演,伏家镇中坝村现代农业园里绿意盎然,菜农正在加紧蔬菜生产,城区商贸物流车辆来往如梭,乡间生态休闲和文化旅游区游人如织……
徽县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同步培育发展主导产业,大力培育苗木繁育、蔬菜种植、畜牧养殖、优质核桃等四大特色优势产业,一批特色优势主导产业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脱颖而出。高桥苗木、嘉陵银杏、泥阳蔬菜、栗川烤烟等已成为产业规模发展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突出亮点,也成为了农民发家致富的“铁杆庄稼”。
同时,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速产业经营一体化,个体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户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807个,引导2.78万户农户流转土地16.75万亩,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通过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发展苗木繁育12.6万亩,发展育苗专业村96个、育苗专业合作社83个、规模以上苗圃3860处,辐射带动育苗户12600户,苗木总产值14亿元,销售收入3.6亿元。建成高标准钢架大棚520个,发展小拱棚10350个,发展蔬菜种植13.36万亩。发展各类畜禽专业场、合作社、养殖小区228个,发展规模养殖大户391户,新建和改扩建标准化养殖场5个,规范提升15个养殖示范场。建成核桃基地43万亩,银杏基地19万亩,完成核桃高接换优21.14万株,开展经济林综合管护43万亩,发展烤烟4000亩、中药材4.56万亩、玉米制种5500亩、渔业养殖1040亩,实现特色产业提质增效。通过技术培训、上门服务等方式,帮助产业带头人注册网店967家,实现网络零售总额2.05亿元。特色产业收入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新农村示范村基本都有一项主导产业。
乡风文明悦的“心灵美”
傍晚,村镇的文化广场上休闲锻炼的人们慢慢多了起来,忙碌一天的村民或围坐在村文化广场边上聊天、或是三五个在体育器材上扭扭腰、甩甩腿、在明亮的灯光下打打篮球。年轻的大姑娘俏媳妇跳起了广场舞,俏皮的小孩们在广场空闲处追逐嬉戏,炊烟袅袅的村庄在和谐欢愉中呈现出仙境般的迷人,彰显着山村的繁忙与悠闲。
村农家书屋里,村民们围坐在阅读书桌上“啃”着农业科技知识。徽县在建设美丽乡村中,为每个村都量身定做文化建设方案,支持提升文体活动点、文化展示工程、文艺人才队伍建设等文化基础项目,发展广场文化、乡土文化、节庆文化等各类群众文化。全县213个村均设立了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等活动场所,帮助村民树立自觉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夯实了村民素质的知识基础。为全面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还大力开展“文明生态村”、“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党员示范户”、“好媳妇、好婆婆”等评比创建活动,县文化、科技、卫生等部门还不定期开展“三下乡”活动,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乡风文明。
“以前村子里只要忙完农活,不是打牌搞赌博就是围坐在一起闲聊或喝酒,邻里乡间纠纷多。现在村庄变化这么大,食木甲鲶鱼环境好了,人们的心情也好了,大伙空余时间跳舞、唱戏、读报,还可以参加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生活充实和谐多了!”谈起现在的美好生活,银杏树镇李河村村民李志清笑得合不拢嘴。
如今的徽县农村,到处环境优美,处处景色惹得游人醉,乡村美丽了,发展产业的干劲越足了,农民的钱袋子涨起来了,群众的幸福指数和生活指数提高了,一幅“水墨丹青千重彩,万紫千红宜居村”的乡村美丽油墨画,让画里画外的人们醉在其中……(文:何方)
监制:王涛
编辑:马文辉
↓↓↓↓↓
全文详见:https://bbs.p66p.cn/30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