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洁仪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浏览: 190

【7778口述史】陈桦:乘时代风,破前路浪-上海交大机动校友办陈桦:1978年考入上海交大核动力工程专业,198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宁陕天气预报,2003


【7778口述史】陈桦:乘时代风,破前路浪-上海交大机动校友办

陈桦:1978年考入上海交大核动力工程专业,198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宁陕天气预报,2003年12月美国德克萨斯大学EMBA毕业,获高级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先后任秦山第三核电公司副总经理、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现任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曾获“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防科技高层次人才”等荣誉称号、世界核营运者协会(WANO) “卓越贡献奖”。
与时间赛跑的78级,书海与田径场
我考了两次高考,分别在高一和高二。1977年恢复高考的政策下来后,我们就考了一次,但按政策“老三届”优先入学,到了78年又考了一次。当时知道了可能有机会上大学,大家还是特别兴奋的。高考前,学校里面做了一些初步的筛选,组成了三个班,其中有两个叫理科班、一个叫文科班云南早婚村,那个时候我们才知道以数理化为主科的叫理科。而我们也并不了解大学是什么样子,只知道学习从来没有这么紧张、努力过。入学之后,我们才知道我们一百个人里面,可能才有那么一两个考上。
“门槛高,基础厚,要求严”这是老交大传统,“老交大”刻苦学习的良好氛围也在学子中间蔓延。进了大学后,最让我们头疼的事就是在教室或者图书馆找不着位子,所以一下课同学们便先不吃饭,或者很快吃完饭,就去图书馆用书包占个位子,稍微休息一下就看书。早上,你能看到很多人在宿舍前背单词;上课根本就不会有谁说要逃课的,学校也没有什么点名,学生们都是很自觉的;晚上,因为11点要断电,同学们都会用手电筒照着再看一会儿书,路灯底下看书的也很多。那时候也没有什么业余活动,好像读书就是唯一的事情。看的书很多,除了老师教的课本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书,有书读就是最好。徐家汇有个旧书店,我们有时候就去看看旧书,几毛钱一本。
真要说读书之外的事情,就是体育锻炼。我是交大田径队的,一周有四天在训练,下午5点到7点是训练时间,还会代表交大去参加比赛。体育方面,交大厉害的有两项——篮球和田径,所以上海大学生运动会、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等都会代表交大去参加,我记得当时获得了全国短跑第6名。那时候国家会给我们补助,训练一次给两毛多的吃饭补助,一顿饭是两毛六,可以吃得上一顿有大排有青菜的丰盛午餐了。一个月国家给我九块多的补助,除了吃饭,还可以买书。买得更多的是习题册,用来做练习,比如《高等数学》;课外书主要是一些有名的英文书,《傲慢与偏见》之类的;买字典也很多,听说有什么好字典,就买一些龙破九天诀。图书馆的书籍主要是在毕业设计的时候借阅参考,比如说《反应堆设计原理》,还有一些国外设计改进核反应堆方面的书,来参考一下国外在这方面的发展程度。
识“核”于懵懂之际,时间成全热爱
我的第一志愿是学医,但没录取上;到交大后老师询问我“转个专业行不行?”刚进大学,我觉得学什么都行,只要是大学都好,就这样选择了核动力工程。大学刚毕业的时候,也没有什么想法,没有宏大的理想,最兴奋的就是自己有工资了,不用靠家长了,大家偏向于按部就班,那时候是计划经济给你分到哪就是哪,要你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自己选择的余地。我们每天做着很琐碎的事情,最简单的活就是帮着前辈分文件,写一写文件,也没有独立干事情的机会。这也是给我们的一个很好的锻炼吧,就是要“干一行爱一行”。
1986年的时候,国家有一个中央讲师团,就是让愿意到农村去的年轻人把那个农村的民办教师替换出来,代他们去讲课,让这些教师有时间去培训,为期一年。我当时挺兴奋的,觉得当老师也不错,然后就报名参加了。很多人不理解,他们说“你之前也没当过老师,你是怎么想的”。我其实想的挺简单的葛洪苦学,老师这个行业有独特的地方,如果能够当一次老师的话,我也会学点东西。我的英语在那一年提高得很快,因为我报的是我最不擅长的英语。英语不太好怎么办呢?我就买了个特别好的一个收音机听VOA,不断地听写直到把句子凑好;我还带了很多英语书,一遍遍去学。一周十几节英语课,没有课的时候我就写教案;不会写教案,就参加了师范大学关于如何讲授、教学的讲课,也学了很多知识。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如果要讲好一堂课,就必须花费七堂课的时间去准备,不仅是你讲的知识,还有学生提出来的问题,你都要花时间准备。这些都是我在那一年中积累下来的,最后中央还给了我“优秀讲师”的奖励。
我趁机考了托福,准备出国。领导知道后就问我“你想出国干什么?”我说想见见世面着魔吴沉水。他应该是觉得我资质还不错,他对我说,你要见世面,我可以给你机会,做一些具体的工作,你以后便更有长进,于是我便没有出去。后来,因为我的英语很好,我们全集团那个时候所有的包括国外的培训我几乎都去过;我在德国留学过一年,我在美国拿过EMBA的学位,都是公司送我出去,机会总是留给有能力、有准备和努力的人。
那时候我们有一个跟加拿大合作的新项目,地点就在浙江秦山,我和我爱人商量说想去那里做两年李艺智,家里小孩才读幼儿园,但爱人却十分支持我。之后,我就从一个处长升到了总经理助理黄种人简谱,然后到副总经理,可是那工程做了八年都没放我,等到八年后我回来的时候,孩子已经上高中了。但正是由于我工作的这样一个过程,我对我现在所有领域的研发、设计、工程管理、运行,都十分了解。
踏实做事,一定会有成果。2011年,我获得“WANO卓越贡献奖”荣誉称号。我当时提了一个口号“超越自己,追求卓越”,永远不要认为自己做得最好,一定要去发现谁比你做得更好,并向他学习,然后去对标,这也成为了我们公司的一种文化。在这样一种文化下,我们就可以做到敢和全世界最优秀的公司对标。我会经常像老师一样给大家讲我们的理想目标,我们应该学会利用自己的时间,提出了4个“四分之一”的观点。第一个“四分之一”,要学会用四分之一的时间去学习,学新东西,不管学什么,只要你学新的就好;第二个“四分之一”,章慕良要用四分之一的时间去做一点具体的事,不管去协调还是做什么事;第三个“四分之一”,你要四分之一的时间去了解你所管辖的区域里面是否有需要你解决的问题;第四个“四分之一”,你要用四分之一的时间去帮助别人、协调他手头上的工作,或者帮助他解决事情,你对别人善,才会换回别人对你善,大家共同进步。
搞核的人,他的行为准则是“安全第一,质量第一”,一切事情要在自己手下把它解决,而不要等着别人去解决,或别人去监督检查。我觉得这也做了很多工作。这对大家也有一定启示作用,面对自己手下的问题不要总想着等别人去处理,自己应该更加积极主动思考去化解。
在核行业中已经奋斗快40年了,本科毕业的时候我们国家第一个核电站在浙江,开工的时候还没有任何正式的资料,全凭老前辈一点一滴的探索;现在,改革开放4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核行业不断地在发展壮大,作为其中一份子,与有荣焉。
以踏实作筏、以精神作桨,乘风破浪
学习工作了这么多年,待过这么多地方,走了这么多岗位,我也总结出了一些经验。首先,干事不要挑挑拣拣,努力做好每一件该做的事,把每件事做成很容易,但做好不一定容易,如果每件事做得比别人都要好一点点的话,要付出很多。其次,不要索求太多火凌乾坤,其实当领导并不是你想当领导就能当的,而是在你做的过程当中,干了些什么?干成了什么?最后,就是你还想干什么?一直以来我都对别人说一句话,踏踏实实干你现在干的事,然后有干成了几件可以自己去总结的,然后再有一些更多的想法去学习。
“欲成第一等学问、第一等事业、第一等人才,必先砥砺第一等品行”——交大秉持这样的人才培养传统。我们的前辈也给了我们很多东西,从他们的故事中我们能感受到灵魂的震撼。他们不求任何的报酬回报,可以一个人在一个深山里头待30年。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他们都是这样的人。
交大的学弟学妹们,你们非常幸运在一个这么好的学校里学习生活,有这么多的前辈为交大创造了好名声、硬实力,所以珍惜时光、抓住机会,努力读书。此外,也要多关注社会发展,只有多关注了以后,你才能发现或者是寻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也要多参与社会活动,在这些活动中能提升自己,提前发现自己,要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把它做好,然后再想想自己还想做什么。
我们是
上海交大机动校友办
一个有爱的公众号,欢迎校友回家!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全文详见:https://bbs.p66p.cn/2769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