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洁仪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浏览: 182

【60后的记忆】我的高考岁月-枞阳二三事 我的高考岁月李坤明听到高考的消息,是在离家四十里开外的东山边。其时,我正半蹲在一个叫不出名字的半?


【60后的记忆】我的高考岁月-枞阳二三事


我的高考岁月
李坤明
听到高考的消息,是在离家四十里开外的东山边。其时,我正半蹲在一个叫不出名字的半山腰上,挥着手里的镰刀,使劲砍一蓬灌木。
消息是给我们送米的老保管带来的,他说:“听说今年大学招生不搞推荐,要考试了,家里的学生伢都在忙着复习考大学呢!”那时,刚十八岁的我正和一帮男劳力被队里派到离家四十里外的山区砍柴,以解决各家各户柴火不足的问题。二十来个人寄居在小河队一户社员家里,每天天亮上山,晚上挑柴回来已是一片夜色。吃完晚饭倒头就睡,第二天又是如此,对于山外的消息我们是一无所知。至于老保管话,我们几个高中生都是将信将疑。因为我们是在文化大革命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嫡女正妻,心里想的一直都是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未听说过考大学一事。再说,所有的高中毕业生都参加考试龙湾中学,那得要多少个考场,难不成家门口也要设考场?因此,谁也没把老保管的话当真,只是偶尔拿来开开玩笑,活跃一下气氛。
结束了又苦又累的砍柴生活,回到家乡已是九月份(农村人习惯用农历纪事),离家仅仅一个月的时间,社会上发生的一切变化确与老保管所说,村口巷尾,田间地头谈论的都是和考大学有关的内容。往日的同窗好友,学兄学弟,大都在忙着复习。
说实话,我对考大学并没有像文艺作品渲染的那样呼呼雀跃。小学是驮着红语录过来的,上初中赶上了“反对智育回潮”,高中读的是“五七中学”。从来都没有正儿八经地读过一天书,也没有正正规规地考过一次试。高中两年除了学会了一些栽种技术和开拖拉机之外,什么课本知识都没学到。还有一个原因是我的家庭情况特殊,父亲在我十三岁那年突然去世了,弟弟妹妹加上母亲一家七口人,只有我一个劳力。那是靠工分吃饭的年月,家里年年超支,口粮不足,解决温饱才是最现实的问题。因此,我对考大学没有什么企盼。回家几日后,在母亲的唠叨、同学的鼓励下,勉强翻出当着垃圾扔在墙角的一堆课本。白天,我依旧在队里出工,只有晚上回家就着一盏煤油灯,打开发霉的课本,胡乱地翻翻。面对一摞比自己还高的书本,既无激情,又无斗志,经常趴在书上睡着了。
真正促使我下决心的是从公社填志愿回来。七七年填报志愿是在考前,填志愿那天,公社大礼堂坐满了人。传达有关考试的文件后,领导用少有的温情对考生们说:不要好高骛远,要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报考相应类别的学金正银校。对照文件,像我们这些高中生还可以报考中专(技),这的确是振奋人心的消息。紧接着就开始填志愿,当时绝大多数高中生都选择考中专,我也如此。我填的三个志愿和航运有关,我现在还清楚的记得我填的第一志愿是“武汉内河航运学校”。
恢复高考从消息发布到考试,中间只有五十天。填过志愿后,离考试好像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了,从那时起,我也进入了考前的备战状态千门公子。虽然中专不考高中知识,但我的初中知识同样是懵懵懂懂的。代数的公式还记得一些,几何就是一窍不通了。理化知识早还给老师了,惟有语文自我感觉良好。那时候,没有资料可供参考,没有老师指点。一切全凭自己。复习期间,我足不出户,一本本地看,关注的也只是一些例题,习题根本没有时间去做,尽管这样,还是感到时间不够用。从来都没有用心读过书的我,突然发起奋来,大脑就承受不了,头疼欲裂,只好用冷水冲洗一下,再接着看。
在此在期间方剂歌诀,因为一件事,彻底打乱了我的复习计划。一天,我到门前的同学家去问一道数学题,见他在读手抄本上的政治题。从娟秀的笔迹看,绝非出自他本人之手。我问他从哪里搞到这些资料,他说是从同学那儿借来的,同学已把这上面的内容背得滚瓜烂熟了。听到他这么一说,好像有一股血流直冲脑门。这些天我一直在数理化中忙碌,哪里还想到要考政治。至于政治包括哪些内容也是一无所知。于是我花了一天的时间把这本二十多页的资料抄下来,不分日夜地读背。我像一个落水者,哪怕是遇到一根稻草也抓紧不放,管它有用无用。从这资料上 ,我第一次知道了“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等政治经济学上的名词术语。
考试的日期终于来临,忙得焦头烂额地我无暇顾及其它,匆匆地背起行囊,赶赴考场。全县有许多个考点,我们义津区的考点在浮山中学。考生以大队为单位解决食宿问题。要求考生提前两天到达考点。我们大队二十多个考生在领队的带领下背上背包,像行军打仗一样徒步而行。一路上多支这样的队伍从各个方向汇集到同一条路上,大家不管认不认识,都相视一笑。接下来是按照流程熟悉考场,熟悉座位,然后由监考老师带我们学习考场规则。
开考的钟声在幽静的山谷里响起,尽管是大冬天,我还是紧张得手心出汗。打开试卷,望着那些陌生的题目,头脑里一片空白,觉得这一个多月的复习算是白费了,只能凭着自己的主观意念答题,哪管对错。倍受煎熬中,举世瞩目的大考拉下了帷幕。
两个月后,考试揭晓,我们大队二十个考生中录取了两个,一个考取了上海石油化工本科,一个被铜陵有色中专录取。
知识改变命运,在榜样力量的鼓舞下,憧憬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徐明朝第二年我继续参加中专考试孙瀚文,结果以八分之差落选,拖了后腿的竟然是我一向看好的语文。当我第三次走进考场时,高考制度有所改变了,高中毕业生不再允许考中专,我是硬着头皮参加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高考,结果自然是不言而喻。
恢复高考制度后,各地的教学之风也随之转变,面对后起之秀,我深知学识有限,选择了急流勇退。从此,我的高考也就画上了句号。
2017.6.20
作者:李坤明(皖枞阳县义津镇吐秀小学)
全文详见:https://bbs.p66p.cn/25259.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