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洁仪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浏览: 238

【380期】【名著推荐】《品读红色经典,传承革命精神》--读《红灯记》(作者:袁晓辉)-强红瑞名师工作室《红灯记》,是1967年5月31日的《人民日报?


【380期】【名著推荐】《品读红色经典,传承革命精神》--读《红灯记》(作者:袁晓辉)-强红瑞名师工作室
《红灯记》,是1967年5月31日的《人民日报》评论《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当时是被确定为革命样板的8个作品之一;1971年《红灯记》被拍成电影,当时名叫《革命自有后来人》;2008年,《红灯记》被拍成电视剧,改名为《密电争夺战》。

《红灯记》尽管在文革中被神化,被罩上一层灵光,被异化成一种政治权势spec翔,但它在此之前,我们不得不承认它本身自有强大的艺术魅力,它确实是好,确实是美,确实是精彩,确实是令人激动。铿锵雄音飞千里,耿耿红灯照万家。《红灯记》就似一面火红的旗帜高高飘扬在新中国的历史舞台上,仍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后来人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同时它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作为中国二十世纪的红色经典,《红灯记》无论就其思想性还是艺术性来说都堪称革命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大文人姚老庚(庆幸姚家有老庚,文韬武略谢天公。生花妙笔谁能比?探溯湘西屡建功。)说“四十多年过去了,重看《红灯记》给我带来很多的遐想,一部作品无论其当时的时代意义如何,只要其制作得耐人推敲,耐人寻味,尽管过去了许多年,它仍然会散发出经典的光芒”。

我与“中国梦”诗词、楹联大赛中一等奖获得者穆瑞璋在《满江红·重赏〈红灯记〉》时写到:“血雨醒风,长夜漫,硝烟几度。抵外患,誓拼贼寇,众民挥斧。密码电传风浪卷,红灯高举群旗竖。李玉和,钢铁汉铮铮,雄歌谱。铁梅骨,炉火铸,英傲雪,降魔杵泉林吧。看劈荆斩浪,万帆飞渡。盛世锤镰光更灿,心集南海莺歌赋,美梦圆,国韵绕芳枝,皮黄舞”。那么《红灯记》到底是一部怎样的作品呢?
《红灯记》是一部以东北抗日联军为背景、反映的是李维民领导的吉林铁路地下党在日本宪兵肆虐的白色恐怖下的伪满吉林铁道局坚持革命斗争的一段历史故事。故事的发生地点在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山火车站,铁路扳道工人李玉和的原型就是伪满时期中共吉林市委第一代领导人李维民。

《红灯记》全书共包括十一个部分,分别为:第一“接应交通员”,第二“接受任务”,第三“粥棚脱险”,第四“王连举叛变”,第五“痛说革命家史”,第六“赴宴斗鸠山”,第七“群众帮助”,第八“刑场斗争”,第九“前赴后继”,第十“伏击歼敌”,第十一“胜利”。
故事发生在一九三九年,日军对我东北抗日力量展开了疯狂围剿,妄图控制整个东北地区并向中原一带渗透。在地处东北地区交通要害的龙潭地区,以铁路工人李玉和为代表的地下党在惨烈的白色恐怖之下,为钳制日军、配合抗战进行着一系列灵活机智、艰苦卓绝的斗争,李玉和、李奶奶、李铁梅原本不同姓的三代人更是在共同革命信仰的感召下,演绎着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缕缕浓情。
日本宪兵队长鸠山仰仗自己多年的情报经验丑皇后,在率部摧毁了北山游击队的电台之后,更妄图对龙潭地区的地下党组织进行彻底打击。
北满省委在得到游击队电台被毁的消息之后,及时派出交通员,携带一份新的密电码,乘坐253次列车,计划在途径的龙潭地区与当地地下党接头,将密电码送到游击队。没成想同时得到这一消息的日军对沿线铁路进行了严密封锁,禁止中途停车。交通员万不得已只得在列车行至龙潭车站附近的时候机智跳车,幸被赶来接应的王连举、李玉和相救,王连举为掩护他们自杀右臂,李玉和背起交通员逃离现场,交通员与李玉和对暗号未果,于是将随身携带的密电码藏于李玉和的信号灯底座下主动将自己暴露给敌人。

交通员被捕,而李玉和对于密电码的下落却全然不知,只是一心想方设法寻找密电码的线索,并联络游击队希望能够顺利地营救出交通员。
曾经做过外科医生的鸠山从王连举的伤口处看出了破绽,并采用一系列诱骗、攻心的战术击垮了王连举的心理防线,使其投敌叛变。
王连举的叛变使李玉和成为鸠山截获密电码乃至摧毁地下党的关键性人物。李玉和曾于十多年前对鸠山有过救命之恩,并是鸠山非常崇拜的象棋高手。老谋深算的鸠山为了达到摧毁龙潭地下党的目的,对李玉和实施了离间计伊姿法玛。为此,李玉和不仅在组织内部受到怀疑,在同事、邻里街坊乃至自己的母亲和女儿之间都陷入百口莫辩的境地。
李玉和以宽厚的胸怀和革命者的睿智,忍辱负重,在极度艰难的情况下,坚持完成革命工作,最终在敌人的枪口下英勇就义,李奶奶也被日寇残酷地杀害。
失去了父亲和奶奶的李铁梅,在党组织的关心和帮助下,毅然承担起父亲未尽的革命工作,将密电码成功地送到了游击队。
李铁梅在斗争的风雨中逐渐长大成熟,最终成为一名坚毅、勇敢的共产党员,并由此开始了新的革命历程。

《红灯记》的原创作者是沈默君。笔名迟雨,1924年生,中共党员, 1948年任华东野战军政治部文工团长,创作《叶大嫂》,《夫妻英雄的故事》等作品,1951年在陈毅的支持和指导下,创作了电影文学剧《南征北战》;1952年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渡江侦察记》,两部作品均获华东军区文艺创作一等奖,1957年创作了电影剧本《海魂》。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61年到长影厂任编剧,1978年任文化部剧本委员会委员兼创作组组长,创作了《台岛遗恨》、《自有后来人》、《孙中山与宋庆龄》等多部电影剧本,1984年出版了《孙中山广州蒙难记》等。
在创作上,沈默君坚持从生活实际出发的现实主义艺术道路。他的前期电影剧作,主要取材于他所熟悉或亲身参加过的部队战斗生活。对于自己尚未完全熟悉的题材,总是以各种方式认真地加以补充了解,力求做到驾轻就熟。多年来,他始终坚持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他不以表现真人真事为满足,不受生活中真实情况的局限,而是把历史的真实与审美的追求辩证统一起来,力求达到故事性与典型性的和谐一致。他的电影剧本,都有戏剧性很强的故事情节和构思巧妙的矛盾冲突,文学性较强。 沈默君的创作贯穿着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红线,保持着行云流水,基调明亮的风格。他不仅努力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而且善于借鉴古今中外,尤其是祖国古典文学的优秀艺术传统,以寻求与作品内容和谐统一的形式美。他认为,一个胸中没有阳光的人是不可能把光明散布给别人的。因此,无论在什么样的境遇下流天类星龙,他都能够以清醒,乐观的眼光看待生活。他强调文艺作品的教育作用和美育作用,认为艺术应该首先给人以美的享受,让人们在美的享受中接受教育韩惠琳。因此,他总是把自己笔下的人物写得很美,不仅灵魂美,道德美,形象也美。

主要人物介绍: 1、李玉和——铁路扳道工人。中国共产党员。
铁路工人李玉和,在剧中始终保持着积极主动的地位,无论是在接应北满游击队交通员;在牺牲了的交通员面前,举起密电码,默默地向党宣誓,保证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在粥棚避过敌人的搜查,保全密电码;以及从容被捕,都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无限忠诚稳重和机警的优秀品质。
2、铁 梅——李玉和的女儿。 李铁梅,虽然只有十七八岁,但她生长在革命战斗中,成熟较早,基调是定在“铁骨红心已长成”的高度上的,所以,虽然稚气未脱,但却又比一般的女孩懂得的道理要深得多。并且在争夺密电码这场斗争中,她又前进了一大步。她的坚定、勇敢,使我们完全信任,一个无产阶级队伍中新的钢铁战士,成长起来了。 3、李奶奶——李玉和的母亲。 李奶奶,充满了革命者的感情。在儿女面前,她是时刻关心后代思想、工作、生活的革命慈母;在群众面前,她是与群众共甘苦,舍己为人的革命朋友;在敌人面前,她是凛然不屈的革命战士。在送别李玉和“赴宴”,对李铁梅讲述家史,进行阶级教育,以及在敌人刑场上斥责敌人的几场戏里,多方面塑造了这位光芒逼人的革命老英雄。 4、鸠 山——日寇宪兵队队长。 5、王连举——伪警察局巡长。原为秘密共产党员,后叛变投敌。

少波先生在1970年1月18日写的一篇《采桑子·题《红灯记》剧照》这样说:“红灯煜煜耀万里,光照中华。唤起中华,百万工农齐冲杀。/铁骨钢筋人三辈,不是一家。潘长甬胜似一家,伟大形象矗云涯。” 人常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毛主席也教导我们“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新时期我们更应传扬革命精神,与时俱进,做时代新人。
【作者简介】:袁晓辉,灵宝市第一初级中学历史教师视微症,中学高级教师,三门峡市骨干教师,三门峡市岗位标兵,灵宝市优秀教师。多次参加优质课赛讲等多种赛事且成绩优异,所撰写的论文也多次获省级奖励。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所讲的观摩课《把自信唤醒》获省级三等奖。在教学中始终坚信:爱是沟通师生关系的平台,用爱成就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策划:强红瑞编辑:张丽丽
全文详见:https://bbs.p66p.cn/1848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