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洁仪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浏览: 225

【328】朱自清《背影》的场景并情感解读-立达书院 欢迎点击上面的“立达书院”关注公众号。【第328次分享】本文为“立达书院”公众号第328次分享。


【328】朱自清《背影》的场景并情感解读-立达书院

欢迎点击上面的“立达书院”关注公众号。
【第328次分享】本文为“立达书院”公众号第328次分享。

朱自清的《背影》是我国现代散文的名篇,也是初中语文教材长期以来的选文舌头乐队,对这篇文章的文本解读与教学,大家早已很熟悉。不过,在《背影》教学中,很多教师把力气用在了让学生理解“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上,特别是“蹒跚”“攀着”“缩”“微倾”等词语上。这些内容要不要教,可以教,但如果把全部的力气都用在这里就值得探讨了。
《背影》是一篇散文,不是小说,也不是人物传记之类的文体,要按照“把散文当散文教”的路子教学。散文应该教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回到“散文是什么”的问题上来。
散文是作者抒发自己独特的人生情感,分享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与感悟的文体。因此,读散文要读作者,重在理解作者独特的人生情感,人生感悟。
有人会说,那是作者的独特人生情感与感悟,我这一生可能永远都不会经历,与我又没有情感共鸣,我为什么要读?正是那是作者独特的情感与感悟,正是因为作为读者的我们可能永远都不会有,所以,才需要通过阅读作者所分享的,去理解更多的情感,更多的感悟,理解世界的多样性,从而明白,原来有人还有这样的感悟,还有这样的感悟,从而与这个世界和谐的相处,从而以丰富的情感储备功能认知储备更好地与这个世界和谐相处。
正因如此,散文教学不是教散文中所写的人事景物,而是教作者眼中、心中的人事景物,教作者对他们的情感与认知。
一、情感解读的探讨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来看《背影》第六段的教学。这一段是写父亲背影最为直接的一段,也是很多老师的教学重点,但因把教学重点放在了父亲的背影上,而忽视了作者的情感。因此,教学要实现一种转向,即由父亲的背影转到作者的情感上。如何实现这种转向呢?
请先阅读以下段落。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殷祝平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背影》片断的场景解读
在以往的解读中,人们习惯把朱自清与父亲之间的矛盾拿出来说事儿,其实那是“被夸大的父子矛盾”。两人之间即使有些罅隙,但毕竟是父子。作者对父亲还是有父子感情的。让我们用拍电影的方式,分不同的场景,对上述段落进行分场与解读,看作者的情感是怎样的。
1.第一场景【劝爸回的情景】

【原文】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情感解读】
此时“我”的心情还比较平静。
2.第二场景【1.父亲攀爬月台的情景,2.流眼泪的情景】

【原文】
(父亲攀爬月台的场景)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情感解读】
看到父亲艰难攀爬月台,情感一下子被击中。“很快地”说明什么?情感被冲击之快速、之激烈,泪水不由自主地就流下来了。
3.第三场景【拭眼泪的情景】

【原文】
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情感解读】
“赶紧”说明什么?也是在说“很快”,不过刚才那个“很快”是泪水往外流的很快,这个“很快”是情感往回收的很快。泪水流出来之后,“我”马上意识到:不行,不能任由眼泪横流,不能被父亲和其他人看见,所以,此时作者的情感是要有所收敛。
为什么用“拭”不用“擦”。“擦”的动作要大一些,“拭”是轻轻地擦,动作很小。因为怕被父亲和其他人看见嘛。
两个“怕”里也蕴含着情感。怕被父亲看见,是怕父亲担心;怕被其他人看见,是怕难为情。所以,这两个“怕”里所蕴含的情感不各不相同,可就是这各不相同的两种情感在那一刻,交织在一起了。
4.第四场景【“我”背对父亲,独自沉思的情景】

【原文】(原文空白)
从拭干泪到“再向外看时”这段时间,作者在做什么?他的内心会是怎样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此处无文胜有文。这就给读者留下了“脑补”的空白。
【情感解读】
原文虽然没写,但此处却值得细细体味。可以想象,作者此时是在有意的不回头去看的。怕触景生情,眼泪止不住再流下来。因此,作者此时有一种“不回头”的克制,同时内心或许在沉思着与父亲的种种过往,在情感上或许是五味杂陈的。
5.第五场景【1.父亲抱橘子回来时的情景。2.搀扶父亲的情景】

【原文】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情感解读】
“抱”字说明父亲买了不少橘子。这橘子其实可买,可不买。对“家中光景很是惨淡”和与脚夫“讲价钱”的父亲而言,他能够舍得买一“抱”橘子,对儿子的感情可见一般。
一个“赶紧”说明我帮助父亲的心情的急迫。用“搀”而不是“扶”,说明用力之大。
6.第六场景【“我”望着父亲走远的情景】

【原文】
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
【情感解读】
此时,心情应该还是比较平静的。
7.第七场景【左顾右看,在来来往往的人群里寻找父亲背影的情景】

【原文】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也找不着了。
【情感解读】
这个“等”字值得注意,父亲走了,作者并没有立即离开,也没有转向,而是在“等”父亲离开。“再也”二字,更值得关注,说明作者已经在很努力地寻找了,直到无论如何找不到了。
想象一下,这个过程一定很长。一开始还可以看到父亲的背影,后来父亲的背影越来越远,越来越小,在人群里偶尔能够看到一点,直到最后再也找不着了。作者就那么静静地、呆呆地站在那里,看着父亲的背影消失了。
随着父亲的渐行渐过,作者的情感也应在发生着变化,对父亲离开的依依不舍,款款深情,愈来愈厚重。这一过程韵味悠长。
8.第八场景【坐下来流泪的情景】

【原文】
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情感解读】
“坐下”来,身体放松了,心理也放松了。此时,情感的闸门抑制不住了,一下子又喷发了。顾不得车厢里是否有其他人了,眼泪禁不住地又流下来。
凡是有泪的地方,就是动情的地方,就是值得关注的地方。两次流泪,情况其实是不一样的。
第一次流泪,虽然写得较多,但其情感是被父亲攀爬月台的背影所打动,是“触景生情”。而第二次的流泪,经过了第一次流泪的“情感触动”,又经过内心沉思的“情感激荡”,再加上与父亲分别的“情感分离”,情感经过了层层叠合,终于达到“情感饱和”,情动于衷,情满而溢,不可遏制,泪流而出。
通过以上解析可以看到,这一自然段中,作者的情感经历了多样的发展变化:从(1)平静,到(2)激情,到(3)收敛,到(4)克制与沉思,到(5)急迫,到(6)再次平静,到(7)依依不舍,款款情深,到最后(8)情感达到饱和状态,情满而溢。
场次
原文
解读
第一场景
【劝爸回的情景】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心情较为平静。
第二场景
【1.父亲攀爬月台的情景,2.流眼泪的情景】
(父亲攀爬月台的场景)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看到父亲艰难攀爬月台,情感一下子被击中。泪水不由自主地就流下来了。
第三场景
【拭眼泪的情景】
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此时作者的情感是要有所收敛。既怕父亲担心,又怕被人看见难为情。
第四场景
【“我”背对父亲,独自沉思的情景】
(原文空白)
从拭干泪到“再向外看时”这段时间,作者在做什么?他的内心会是怎样的?
“不回头”的克制,同时内心或许在沉思着与父亲的种种过往,在情感上或许是五味杂陈的。
第五场景
【1.父亲抱橘子回来时的情景。2.搀扶父亲的情景】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帮助父亲的心情急迫。
第六场景
【“我”望着父亲走远的情景】
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
此时,心情应较为平静。
第七场景
【左顾右看,在来来往往的人群里寻找父亲背影的情景】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也找不着了。
随着父亲的渐行渐过,作者的情感也应在发生着变化,对父亲离开的依依不舍,款款深情,愈来愈厚重。这一过程韵味悠长。
第八场景
【坐下来流泪的情景】
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坐下”来,身体放松了,心理也放松了,情感的闸门抑制不住了,一下子又喷发了。
总结
这一自然段中,作者的情感其实经历了多样的发展变化:从(1)平静,到(2)激情,到(3)收敛,到(4)克制与沉思,到(5)急迫,到(6)再次平静,到(7)依依不舍,款款情深,到最后(8)情感达到饱和状态,情满而溢。
二、教学内容的探讨
以上还只是《背影》的文本解读,对教学而言,教学内容是什么呢?
1.读散文的内容知识
读散文不是读散文中作者所写的人、事、景、物,而是关注作者眼中的人事景物,作者对人事景物的情感、认识、态度。也就是说,眼睛不要看错了地方,要聚焦在作者身上。
具体到《背影》的教学,就是不要只去关注父亲的背影,而是要关注父亲的背影给作者带来了怎样的情感上的冲击与变化。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才是正确的方向与内容。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再谈一些具体化的教学内容。比如,以下内容:(1)凡是写到泪的地方,都是有情感的地方,都值得去品味流泪背后的情感。(2)如果连续地写到几次流泪,那么应把这几次流泪串连起来理解,从中可以发现情感的变化。例如,《背影》第5自然段中,第二次流泪是经过了第一次流泪,加上自己的内心变化与送别难舍的情感叠加后的结果。

这些关于散文内容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以后读散文时快速使用。
2.读散文的方法知识
散文教学要教给学生读散文的方法,即如何理解作者对所写的人事景物的情感、认知、态度的方法。读散文的方法,既有一般性方法,也有独特性方法。一般性方法是适用于多种散文的阅读,独特性方法只适用于某一篇散文。读散文时常会是两种方法的结合,既需要运用一般的方法,也需要运用独特的方法。具有到《背影》上述片断的阅读,就要抓住人物的语言(“爸爸,你走吧神魔布袋戏。”)、表动作的词语(“拭、搀、望、找不着”)和程度副词(赶紧、再也、又等)来解读。当然,这些方法的运用还需要一些策略。这些策略也往往是教师的教学策略。
三、教学策略的探讨
当然,仅仅抓住这些词语,学生可能还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这就需要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进一步来帮助学生进入文本。下面这些既是教学策略,也是文本解读的策略,或说是读散文的策略。
1.场景解读
场景解读是根据原文把内容划分为不同场景,对每一场景进行细致品味的文本解读方法。文字的叙述是连贯的,但实际发生的事件则会有停顿,有场景的转换。场景解读,就是要根据文字的叙述和场景的转换,把文本划分出不同的场景,然后对这些场景进行还原。
场景解读,它对文字所描述的内容进行了空间上的阻隔,使得每一场景具有了一份独立的空间,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而时间上,它则产生了一种“停留”、“拉长”的效果,可以使读者在这里停留更久,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品味文本,进入文本世界。
什么样的作品适合场景解读呢?一般而言,叙事性文学作品,小说、散文等都可以。再就是空间转换的作品、时间有明显变化的作品等,也适合场景解读。
对《背影》第5自然段的场景解读,就是划分出了上述8个场景,然后对每一个场景进行细细品读。

2.想象还原
在场景划分的基础上,要对场景进行想象还原。这是进入文本世界很重要的一步。在想象还原中,场景会立体起来,时间会流动起来,人物也会鲜活起来。当建构起文本所描绘的场景与世界时,也就容易进入散文作者的内心世界了。所以,构建外在的场景世界,是为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服务的。
《背影》的教学要在8个场景划分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生活化场景的想象,以还原朱自清面对父亲背影时的情境,进而进入他的内心世界,理解他的情感变化。
3.经验唤醒
由于文本所描述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之间往往会有距离,学生难以进行场景构建与情感理解。此时,就需要补充或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场景构建与情感理解。
《背影》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为什么作者看到父亲的攀爬月台的背影一下子就流泪的情感。此时,可以请学生回顾自己有没有被某件事情一下子打动而流泪的情况,然后再让学生来理解作者的情感,就比较好理解了。
4.文本勾连
对文本的理解往往不是局部的,而是要在上下文的语境中进行。教会学生对文本前瞻后顾,前后勾连,在整体语境中进行理解,是打开文本的重要方式。
《背影》教学中,学生不理解为什么父亲给儿子买个橘子,儿子就那么感动,还几次流泪。如果结合上文的“家中光景很是惨淡”和与父亲与脚夫“讲价钱”,再来体会父亲的良苦用心邪灵秘录,就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华工教务处。

5.品味副词
在不同的散文里,需要品味的词语不同。教师们擅长让学生们品味动词,而且是比较特殊的动词,如“蹒跚”之类夜深人静造句。其实,除了动词之外,其他的词也可能是特别值得品味的,至于什么词是值得品味的,要根据具体文本具体分析。有很多看上去平淡无奇的词语,在一些文本里照样成为需要品读的重点词语。比如,《背影》上述片断中的“赶紧”“再也”“又”等几个副词就值得细细品味。
6.换词比较
换词比较,是通过替换原文中的词语来比较表达效果优劣的一种教学方法。这也是语文教学中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当然,需要换的词,应是值得品味的词语。在《背影》的上述片断中,动词“拭”“抱”“搀”是可以通过换词比较法来品味的:“拭”与“擦”、“抱”与“端”、“搀”与“扶”。当然,品味的结果要落在这些动词背后所传递的情感上。
当然,还可使用因声求气法王府嫡女,如“爸爸,你走吧。”可以让学生通过语气语调来体会作者当时的情感。
以上只是探讨了《背影》的情感解读、教学内容、教学策略,还没有进行教学设计,即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但有了上述三方面的探讨,再设计教学活动就应较为容易了。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走进朱自清的情感世界,同时学习散文阅读的知识与方法,才是《背影》教学应有的指向。
【附】《背影》原文
[1]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2]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3]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风花仙子外传,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4]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5]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比肩运,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6]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2017年11月19日晚
于六楼居
欢迎长按上图关注“立达书院”公众号。

全文详见:https://bbs.p66p.cn/1793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