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洁仪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242】入境始得真滋味-立达书院
浏览: 216

【242】入境始得真滋味-立达书院 欢迎点击上边的“立达书院”关注公众号。【第242次分享】本文为“立达书院”公众号第242次分享。 早上五点多醒来??


【242】入境始得真滋味-立达书院

欢迎点击上边的“立达书院”关注公众号。
【第242次分享】本文为“立达书院”公众号第242次分享。
早上五点多醒来,听到窗外雨滴打落在屋顶房檐上滴滴答答、噼噼啪啪地声音;听到鸟儿在雨声里叽叽喳喳、咿咿呀呀地啼叫声。两种声音各自独立地交织在一起。睡不着,于是悄悄起来到阳台上观雨听鸟。
这雨并不大,淅淅沥沥、有一搭没一搭地落着;这鸟儿虽然啼叫,却也并不显得兴奋。除了雨落声、鸟鸣声,整个世界还睡着。雨水洗过的绿树、草坪都显得更加清脆了罗诗语,世界变得清新。
几只鸟儿,突然窜出来,在微雨里斜飞过去。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宋代词人晏几道这两句诗,突然从头脑里蹦了出来。

这句诗我很早就会背了,也特别喜欢。那时,这两句诗给我的印象是美,是意境的美;我更关注的是那句“微雨燕双飞”,一个人站立在落花里,看着微微地细雨中,两只燕子双双飞,多么美的一种意境。

可是,今天当这两句诗突然蹦出来后,我却把理解重点放在了那句“落花人独立”上,特别是那个“独”字上。我忽然理解了诗人的孤独。“落花”是春已去,时光流逝挡不住,无可奈何花落去。人呢?却是“独立”,这种“独”不仅是没有伴侣、伙伴的孤独,更是一种心灵上的孤独淘宝寿衣门。“微雨燕双飞”,本是一幅美景,微微细雨中,燕子双栖双飞,比翼齐鸣。可是,因了心灵上的那份孤独,看到这双双飞的燕子,反而更加孤独。

此时,我独自一人,站立在这阳台上,家人仍然熟睡着,窗外的人仍然熟睡着,鸟儿是早醒了,不住地啼鸣着,可是我仍然是独立着。此时,此境,此诗,降谷零此情,与词人内心的孤独霎时打通金东炫,霎时共鸣。
理解是需要契机的。某些文本可能熟读几十年,通过解释也能够理解其内容,却未必能够感同身受,强烈共情共鸣,只有在人生的某个节点,某个契机中,才可能突然理解,突然打开。

文本世界的打开需要入境。进入某种与文本世界相似相契的情境中方琼老公,文本的世界才会打开,才能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情感世界的深处。

辛弃疾有一首词《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宇文念,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这首词也从小就背诵得很熟。从其中的“泪”“可怜”“愁”等字词不难理解作者在词中表达的痛苦之情。

有一年受从华兄的邀请到赣南师范学院讲学。第二天,从华兄与夫人和学生陪我同游赣江郁孤台。当站在郁孤台下时,突然想起“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盗墓笔记续9。”突然,想象辛弃疾站立在郁孤台下,望着滚滚而逝的赣江水,而发出无限感慨的情形。其时,南宋政权正处存亡危急之秋人鱼法则。作者身临造口,怀想隆祐被金兵追至此,因此感兴,题词于壁。辛弃疾是触景而生情,而观者置身作者创作时所处之环境,也更好地理解了其情所由生,其情所由发。不入此境,实难以理解,诗词文句所描述之情境,亦难理解作者所抒发之情感。

入境始得真滋味。诗文如此吴乔涵,历史文本亦是如此。看历史著作,常看到一些战争的描写,也看到一些战争中兵器的使用,可是对战争并没有多少深刻的印象春信公棚。当走进博物馆看到各种古代兵器的时候,想象一下古代士兵就是拿着这样的武器取人性命时,突然就会理解了战争的情形。当然,还有一些历史的场景是无论如何也难以通过实物去还原的,这就需要借助于想象。而仅有想象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个人生活体验的代入。通过基于个人经验的历史还原想象,我们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打开历史文本,进入历史空间,进而更好地理解那时那地的情境。通过想象对历史进行场境还原,也是一种入境的方式,也是一种打开文本苏镇巫女,理解历史与情感的方式。

入境始得真滋味。读书如此,理解人亦如此。入境是理解文本的方式,也是理解他人的方式。当我们进入他人所处情境之中,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时,才更有可能进入其内心深处,深刻地理解、共情与共鸣。所以,入境是理解的一种重要方式。
故曰:
反复理解百千回,
不得门径力白费。
此景此情与此身,
入境始得真滋味。

附录: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宋】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2017年5月12日晨
于六楼居
窗外雨落不止,鸟鸣未休

欢迎长按上图关注“立达书院”公众号。
全文详见:https://bbs.p66p.cn/1581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