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洁仪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浏览: 211

【2018暑期远征】北大车协青海湖生态调研日记-capu北大车协摘要北京大学自行车协会暑期实践团沿嘉峪关-祁连-西宁-甘南-成都路线骑行约2000km,并在途?


【2018暑期远征】北大车协青海湖生态调研日记-capu北大车协
摘要
北京大学自行车协会暑期实践团沿嘉峪关-祁连-西宁-甘南-成都路线骑行约2000km,并在途径青海省青海湖畔小泊湖公益保护站时进行了为期7天的定点实践。本次实践团围绕自然保护,从三个角度出发——生态调研、自然保护者采访、助力公益,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北大车协赴青海湖暑期远征实践团北大出发
小泊湖保护站*
小泊湖湿地面积约2000亩,多为河畔起伏的沙丘、蜿蜒的河流和旷野。上世纪90年代,这里被开发成青海湖的旅游景点,过度开发导致小泊湖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在牧民南加的努力下,经过20多年的治理,小泊湖重新恢复到原来的生态。当地已经建立起小泊湖保护站。

△小泊湖全貌
PART1 生态调研
青海湖附近的生态环境环境错综复杂。为了深入地了解这里的自然环境,我们一到达保护站就开展了一系列实地调研活动。
沙漠——宏观生态了然心中
沙漠治理
沙漠治理一直是最头疼却最紧要的事情。7月22日,我们就此问题深入沙漠内部进行考察。
我们了解到最开始人们引进草方格法固沙。但这种外来引入的方法并不适于当地风沙大,降水量少的环境,且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后来,经过研究,黑沙蒿是一种优越的固沙植物,且有成本低,还可作为牛羊饲料。植物固沙的效果逐渐显现,沙漠正慢慢走向绿洲。

沙漠内部调研
沙漠边缘地带群落镶嵌分布
想要控制住沙漠化嗨朱迪,我们应该详细了解沙漠边缘地带的情况。7月23日,我们跟随当地的志愿者来到沙漠最西侧进行检测。我们采用了样方法和样线法调查了植物丰富度和优势种。


△标记重捕法调研
△样方法和样线法调研
湿地——动物多样性探究竟
小泊湖湿地在谢玛拉登沙漠和青海湖之间,在湖区、沙漠复杂的生态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小泊湖泉眼众多,冬季不结冰,俗称“不冻泉”,是许多珍惜动物的家园。我们特意走进湿地,近距离观察保护动物,了解它们的生存状况。
走近湿地
高山流石滩——植物多样性细勘察
植物多样性一直是环境检测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许多珍贵的植物往往只在高海拔的地方出现。7月25日,我团两名同学跟随当地志愿者到高山上采集植物标本。之后,我们将此次了解的植物汇总,编辑成册。

采集标本
制作标本
PART2 自然保护者采访
小泊湖保护站内有许多来自不同地方的志愿者。有农业大学的专业人才,有从繁忙工作中抽出身来参与自然保护的人;有长期驻扎在保护站进行环境监测的志愿者,也有短期在保护站帮忙的志愿者……我们抓住和他们交流的宝贵机会,组织了多轮采访,共同探讨自然保护的有关话题。我们的采访主要围绕下面三个主题:
·公益保护的现状
·公益保护未来发展方向
·如何有效宣传普及自然保护

采访小泊湖保护站南加老师
PART3 助力公益
在小泊湖保护站的7天,我们也为自然保护的公益事业做了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博物馆布置
保护站内有一个面积200平方米的博物馆,陈列了从制止偷猎者时没收的捕猎工具到反映当地牧民生活变化的油画等上百件展品,集中展示了小泊湖附近的风土人情和近20年的保护成果。为了丰富博物馆的内容,我们为博物馆绘制了一面长约10米、高约5米的宣传墙画。

△绘制宣传墙画

△墙画绘制完成
宣传环保理念
青海湖附近每天都有大量的游客。为了更好地宣传自然保护的理念,我们主动承担起了保护站介绍、博物馆讲解的任务,让大众能更好地了解青海湖的生态环境,自觉地为自然保护出力。

△博物馆讲解
实践感悟(节选)

每一份情怀,都是上帝的礼物
——湖边的守望者
——北大车协2018暑期远征实践团
在给游客进行讲解的时候,每每提及挂在网围栏上的普氏原羚、偷猎珍稀动物湟鱼还把电池乱扔污染水质的偷猎者、以及水流量日渐减少的布哈河,我都难以克制自己澎湃的心绪。打心底里佩服和尊重建立、壮大这个保护站的南加老师和从五湖四海来到这里的志愿者,他们都在为生态保护做着自己的努力,降低了的网围栏、大大减少的湖旁垃圾都是他们努力宣传和实地动手的成果。作为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为生态环境的保护作出自己的努力,如果我们的实践成果能让更多人感受到保护生态的重要性,那么我们的实践就是有意义的。
——陈彦蓉
不亲眼看到那些被钩在网围栏上的动物尸体,不亲身感受到沙漠的炙热与一望无尽,不亲耳听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清澈的鸣叫,我永远不知道,原来我这么渴望为它们能做些什么,这么不愿意看到青海湖这片孕育着灵秀万物的圣湖被污染破坏。我也希望这些关于环保的东西能让更多人听到看到,呼吁大家保护高原,环保出行,功在千秋万代。
——薛子璇
我们的实践地是青海湖边的一个保护站,距离最近的超市有八公里,距离最近的村子也有二十公里,可以说是很偏僻了。但在这样的条件下,南加老师一家和志愿者们也没有怨言,为环保出自己的一份力,可以说十分令人敬佩。我们也听南加老师讲了许多惊心动魄的瞬间,以前我从未想象过在青海湖边做环保会面临生命危险,“环保”的确不是象牙塔里的幻想,许多事情大概都要走出书本才能看得更真切。
——徐礼涵
实践的六天中,每一天都是满怀期待的,一天的忙碌过后,我总是瘫躺在床上回味一天的点点滴滴,明天又要面临新的任务新的挑战,心中有按耐不住的激动与忐忑。在实践地我的任务主要是采访和采集植物标本。每一次采访都会让我学习到很多关于青海湖生态保护、植物、动物的知识,但更重要的是被南加老师、被志愿者的精神所感染,他们的无私奉献,他们的远大目标,都令我感到自愧不如,只有当你走近他们,你才知道原来做环保是这样的,原来真的有人可以为此奉献一生。跟随志愿者上山采集植物,是对体力和心理的双重考验。山路泥泞,风云突变,再次回到山底后心中默道:“再也不来了,再也不来了…… ”回程的车上一行人都疲倦的睡着了,在朦胧的睡意中,不由得对前排的志愿者有一种由衷的敬意,他们进山采植物已成家常便饭,也在采访他们的过程中了解到他们所遇到过的各种危险吴燕菁,而他们依然坚守在这里,与南加老师一起建设着小泊湖基地。虽然实践的日子有限,但这必然会使我们持续关注小泊湖的情况,以后有机会也一定会回到这里,再做些什么!
——李少飞
来到小泊湖的第二天,我们一行人跟随魏磊学长来到喜玛拉登沙漠,看到平整顺滑的沙漠,我一下就想到了滑沙、卡丁车等娱乐项目,而随后经魏磊学长指点,一次滑沙对沙漠表面的影响,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恢复,这对沙漠的治理是很大的打击。我们曾经习以为常,或是引以为乐的事,竟破坏着我们的环境,实在是过于震撼。
渐渐走入治理区,我们见识了黑沙蒿这种新引进的治沙“好手”,脚下沙地踩起来比沙漠边缘硬实了许多,一边感叹黑沙蒿神奇的固沙功效,一边赞叹生态保护者们不辞千辛万苦才发现这种固沙利器,把治沙工作做的有板有眼。可治沙工作并不是一帆风顺,还有一种叫狼毒的植物,耐旱,能在沙化的地区生长,可以说是土地沙化的标志之一,而这种植物,也遍布在整个沙漠当中,而沙漠的总面积也在以一个不小的速度逐年增长。青海湖旁的治沙工作,不仅限于少数的生态保护者尽心尽力,它还需要来自科研所更科学、更有效的治沙方法,还需要当地政府和居民致力于退耕退牧还草,还需要来青海湖游玩的每一位游客不乱扔垃圾、不进行滑沙等活动。
通过一周的社会实践,我了解了小泊湖乃至青海湖面临的生态问题和治理的成果与一些问题,更重要的,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这些概念深入我心,对我的一举一动有莫大的影响,常常我会自问,我做的这件事对环境有害吗鬼道御灵?除此之外,我会把传播环保思想当作一件贯彻终生的事。
——贾子健
另外,对当地牧民的采访也让我从另一个侧面了解了自然保护的现状和困境。首先,令我感动的是当地所有的牧民都自愿自发地进行自然保护工作,例如巡护湟鱼、捡拾垃圾。并且,在他们的努力下,青海湖近些年来水位不断上升,水质不断变好。社会各界对青海湖环境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同时也积极加入到环境保护中来。但是,阳光处总有阴影。我们也了解到自然保护的一些隐痛。首先,不断发展的旅游业给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荷。游客并没有意识到保护环境,总是乱扔垃圾。同时,种植供观赏的油菜花会使用大量化肥农药,以致水体污染。其次,限制旅游业、限制畜牧对环境是有好处。但这样的做法影响当地牧民的正常生活,不可为长久之计。种种矛盾,种种窘境都是自然保护道路上的巨大阻力。
……
此次实践活动,接触到的、感悟到的不少,我对自然保护的看法也在这之中悄然改变。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了解这方面,更希望能真正加入到自然保护的行列。
——张玉婷
在到实践地那天的路上,我一直在想青海湖给我的第一印象会是什么?我想过了很多可能,但是万万没想到,竟然是沙丘。尽管以地理为专业,解释这种地理现象并不难,我还是非常难以接受这个现实。
……
小泊湖湿地处于众多沙丘的包围之中,依赖于一处纯净的泉水,这里得以生长出一片绿色的草地。但是在听了保护站工作人员的讲解之后,我才知道,这一片处于沙丘包围之间的绿地曾经也有过濒临沙化的绝境。小泊湖附近几十年生态环境的改变,只是青海湖的一个缩影。
生态环境的恶化,与周边地区的开发和旅游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关联。堵塞小泊湖泉眼的是旅游业带来的白色垃圾,青海湖区域普氏原羚、湟鱼等物种大量的减少,或者与农牧业的发展有关遐想造句,或者与游客有关。我们能够听到的,是这些自发的环保人士与捕猎分子斗智斗勇的过程,而我们能够亲眼看到的,是湖边道路被往返车辆撞死的鸟类。
青海湖区域的生态环境尽管比之前有所好转,但是仍然严峻。比起来东部地区的鄱阳湖、洞庭湖,青海湖还保留着一份纯洁与神秘,但是与高原上其他的咸水湖比起来,就显得相形见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杜珺,青藏高原上其他的湖泊,或许也会面临与青海湖同样的问题,因而解决青海湖生态环境的问题,其意义远不仅限于青海湖一湖而已少年赌神。
最后,我非常敬佩那些长期工作在青海湖区的环保人士,也期待着关心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人越来越多,一起加入到保护这座圣湖的行列中地球战场。当然,这远远不够,如何处理旅游业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孔令毓
我们在小泊湖保护站的五六天时间里,了解了南加老师治理小泊湖的心路历程,听南加老师讲述治理小泊湖乃至保护整个青海湖生态环境的诸多故事,周毅火见识和参与了现在小泊湖保护站在治理沙漠、保护水源等方面的工作,收获颇丰、感触良多:
·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南加老师在治理小泊湖的过程中,放弃了开发旅游业唾手可得的经济利益,遇到了其他利益受损者的各种阻挠掌阅书城,还有大风沙等自然因素毁灭防风固沙的成果。在种种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阻碍下,南加老师没有放弃,坚守小泊湖二十余年,成功恢复小泊湖的湿地环境。用南加老师自己的话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才会有动力,才能觉得有意义、一直坚持做下去;
·做环保不仅要有一腔热血、更要有科学的方法。南加老师早期拾小泊湖的垃圾时,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些垃圾,曾经用焚烧的方式处理,后来知道焚烧垃圾同样危害环境;防风固沙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植被才能在沙漠中生存下来,这些都需要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做指导。因此,想要做环保,不仅要有对环保的热情,更要学习和掌握科学的技巧和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地进行环境保护和治理;
·善于应用媒体和舆论的力量。在很多人为了开发旅游业破坏小泊湖生态环境、为了经济利益在青海湖中非法捕捞湟鱼时,南加老师通过微博曝光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并联系媒体记者进行报道,增加曝光度,进而引发舆论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这是在信息快速传播的新时代,做环保公益的新方法,值得学习和提倡。
——聂靖昕
在青海的时候,最喜欢看天,白天云都是半空中飘着,看得到云上面的天空蓝得像一幅画。晚上与团众一起吹着凉风,看得到银河满天繁星,像在梦里。青海湖天是蓝的,青海湖也是蓝的,它的湖里是无数自由自在的湟鱼,湖边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水鸟,没有一个垃圾,这是南加老师的愿望,也是我们的愿望。我们能做的,最简单的可以是带走自己产生的垃圾,让更多的人也这样做。
——程秋霞
初到实践地,整个保护站首先给我的感觉是朴素。保护站只是一些相对简陋的平房,毫无华丽可言,隐藏在一些平房中,我们在当地人家的指引下才找到。随着我们和保护站的志愿者和南加老师一家进行更深入的交流,这些人给我的感觉是踏实。他们每天都在忙碌着,坚持去沙漠深处,高山顶上,做着辛苦,看似枯燥的环境监测。每次路过在风沙飞舞的保护站路口,都会看见那个他们自己搭起来的宣传摊位,虽然效果有限,但是他们却仍然在坚持。在他们的带领下,我们进入了小泊湖湿地,也去到青海湖边,本来满怀期待,最后的感觉是担忧,湿地里仍然还是能看见塑料瓶,青海湖水还是有点浑浊,但根据他们介绍,这已经是保护站一代又一代志愿者努力了几十年的结果了,由此看来,环境保护真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工作,也并不是志愿者们自己能够真正完全做好的工作,它需要很多人参与其中,需要来自很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就像腿脚已经相当不便的南加老师依然奔波在外,各处宣传,即使年事已高,也还是想继续坚持。我真心为他们的付出感动,也在思索我们是否也可以做一些能够直接或者间接帮助到他们,帮助到整个生态环境的事情。
——杨辉
我们的时间并不算多,我们到达这个地方,明白这个世界上的环保不是只有大到无能为力的问题和小到难以直接看见成果的行动,还有我们能做却可以有大效果的事情;我们去了沙漠去了湿地去了高山,虽然不能像保护站的工作者一样做那么多的事情,但是至少我们帮忙收集了植物,制作了标本。我们了解,然后我们去让更多的人了解,这就是一件很有效果的事情。在博物馆我们一天会带领近十波游客,几天下来我们便让数百人都了解了这个地方的人为环保所做的斗争,还有隐藏的危机。回学校之后我们有更大的平台,我们有机会向更多的人讲述,青海湖这个地方原来曾经污染是那么严重,原来现在的美好下面还有暗藏的危机。我们了解,我们担忧,我们让更多的人了解,让更多的人担忧,我认为这就是最大的意义。
——谭博
在采访南加老师的过程中,他给了我们很大的触动。如果从1994年开始算的话,到2018年已经有24年的时间了。24年间南加老师就做了一件事:保护生态。用通俗的话来说,他是一个极有远见、极有功力的人。
……
在保护生态的过程中,南加老师遇到了很多困难。我坚信,支撑他走下来的,是一份情怀。这20多年来,他把生态保护做成了一份事业。前期所有的费用完全是靠自己掏,所有的工作完全是自己做,到后来渐渐会有志愿者加入,能得到政府一定程度上的支持。这些物质上的、精力上的困难都没有让南加老师打过退堂鼓,恐怖的是人为的阻碍甚至是打击报复。在保护湟鱼的过程中,当地渔业老板的利益受到了影响。他们多次与黑势力勾结,企图打击报复南加老师和巡湖的藏民,很多时候真的是命悬一线。还有当地权力部门的百般阻挠……在这些困境里,南加老师都不曾将心中的信仰随意丢弃。这是他对这片土地的情怀,是上帝洒在湖边的礼物。
——陈鑫
青海湖在大多数人心中只是一个适合拍照和骑车的旅游景点,可很少有人知道青海湖的风景背后暗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首先是南加老师,一个人坚守小泊湖的环保事业二十多年,从不被人理解、不被人接受到建立起了一个小小的保护站,他所经历的一切完全可以用“英雄”两个字来形容。踏入小泊湖保护站的博物馆的那一刻,我是十分震惊的——我知道青海湖会有偷猎盗渔的现象,可不知道志愿者们缴获的渔网能堆满整整一个柜子、捡到的电池能填满整整一个橱窗;我知道青海湖很多保护动物生存条件十分艰难,可从不曾想到草原上司空见惯的铁丝网也能成为国家保护动物普氏原羚的头号杀手。在青海湖畔停留的这一周中我增长的见闻,恐怕是骑了二十多天车都比不上的。
能在小泊湖博物馆留下一幅画,留下自己的痕迹,我自认为是一件十分荣幸的事情。我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再来小泊湖,能再见到南加老师和魏磊学长,能自豪地在博物馆里对同游的同学朋友说:这幅画是我画的~
——王越千
△上下滑动

△青海湖之行(左右滑动查看)
本次社会实践,时间虽短却使我们受益匪浅。
自然环境的变化总是缓慢而不起眼。土地可以一寸一寸荒漠化,垃圾可以一天一天地堆积,动植物也可以随时间慢慢消失。这就意味着,一方面,自然保护总是容易被忽视;另一方面,自然保护工作必是持久战,需要耐心和坚持。
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必得从两方面入手。我们必须更多地,更深入地了解环境,对其进行长期的科学的检测。这样,当问题来临时,我们才能心中有数,追根溯源,解决问题。另外,我们需要提高宣传力度,向大众普及环保知识,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只有激活环保的心脏,才能让环保的血液自然流淌。
自然保护仍然任重道远,自然保护者仍需艰苦奋斗。



供稿:2018实践团
排版:大酱
校对:大酱
全文详见:https://bbs.p66p.cn/1439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