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洁仪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浏览: 219

【2018投资展望】凛冬之痛,只为更暖的春(年中回顾篇)-毛哥投资圈导读2017年过去了,以贵州茅台,格力电器等为代表的白马蓝筹结构性牛市和与之??


【2018投资展望】凛冬之痛,只为更暖的春(年中回顾篇)-毛哥投资圈
导读
2017年过去了,以贵州茅台,格力电器等为代表的白马蓝筹结构性牛市和与之对应的中小创结构性熊市共同构筑了2017年股票市场。我们需要回顾历史,总结经验。但我们更需要站在新的一年起点上为自己的投资做个战略规划,虽然我知道预测就一定伴随着看错的风险,但它能让我们在做投资的时候不再迷茫,如果遇上突发事件我也能更好应对。对于2018,我们经济环境依然复杂,总体而言,相比以白马蓝筹为代表的沪深300指数我更看好成长性更佳的中证500指数。板块方面,2018年上半年猪周期可能回归,同时部分消费股在温和通胀的大环境下拥有提价能力,大家可以重点关注这方面的机会。最后,2018年希望大家投资顺利,成为更好的自己。
股价=PE(市盈率)×EPS(每股收益)
对于2018年的投资市场,我依然选择通过上面这个定式展开。通过对等式左边的两个变量进行分析,为今年的投资做一个总体规划。
后续红色表明字体为回顾.....
PE(市盈率)
资金环境
上图是10年间国债收益率和上证指数的走势图,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一个现象:只要国债收益率开始上扬,上证指数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调。
这其中的逻辑非常简单,国债收益率基本等同于市场无风险利率。无风险收益率上升必然严重影响市场投资人投资的积极性,从而导致股票市场下跌。
回顾历史,我们也得出一个基本的判断:国债收益率与上证指数走势负相关,而国债收益率和利率是正相关,问题的核心点就是利率,其中市场利率的上升已是既定事实,从shibor指数最近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可以得到印证,我们主要来分析未来基准利率的变化。
目前来看,明年全球跨入加息周期已经是板上钉钉张江家园网,同时我认为我国明年跟随加息也是大概率事件,理由主要有两点。
首先国际角度来说。
我们与美国保持同方向的货币政策是非常有必要的。资本是逐利的,美国减税政策已经过会,如果我们基准利率再与其倒挂,之前通过正规渠道流入我国市场的热钱很可能会选择回流美国,同时我们不宜通过外汇管制等行政手段对此进行干涉,因为这对我们的金融信用的打击是毁灭性的。如果热钱外流将会对我们的外汇储备造成极大冲击,并且也让我们的债务问题雪上加霜。这就好像十个锅子九个盖的游戏,如果游戏人手速够快,这个游戏还能坚持玩下去丰臣完子,但如果盖子减少至七个甚至更少,炸锅的风险就相当大了。
其次从我们自身角度来说。
一是利率,虽然经济复苏的迹象不明显,但受制于国际市场压力,我们的市场利率已经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上涨,货币基金的收益率同步上扬。货币基金收益率大大打击了商业银行的揽储能力。(从下图可以看出,每家银行都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自行调高了存款利率)所以商业银行本身对加息也有诉求,虽然加大了自己的运营成本,但总比无米下锅强。
二是通胀水平,虽然CPI(物价指数)目前还只有1.73%。不过从下图可以看出,由于之前猪肉价格的负增长,严重拉低了CPI的同比增幅。而从目前来看,猪周期回升趋势明显,猪肉价格大概在春节时期会出现明显上涨,叠加油价上升带来的输入性通胀因素,章慕良明年出现微通胀是大概率事情,届时央行依然有通过加息抑通胀的需求。
通过国际国内两方面情况看,明年资金成本继续上升是必然的。但由于我国目前的经济情况比较复杂,以阿里,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新经济高速增长与钢铁,煤炭,地产等传统经济去产能,去杠杆共存。新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而传统经济和“僵尸企业”又必须实施供给侧改革和去杠杆利比多。所以综合来看,我认为央行明年可能会使用“加息+降准”的组合拳。虽然看上去是一个很纠结的政策,但一个是价格型工具,一个是数量型工具,两者其实并不冲突,即企业觉得经营收益率能覆盖借贷成本就可以向银行申请资金支持,在整体去杠杆的大背景下不错杀一个拥有良好成长性的新经济企业。
综上,虽然国际加息周期给我们的压力非常大,会导致我们资金成本上升;但考虑到我们当前处于经济的转型节点,我认为如果不出现极端事件,央行还是会给予市场一定的流动性。总体上我认为2018年整体的货币政策维持中性的概率偏大,利率总体水平将年底大幅上升后明年趋于一个稳定状态。
中期回顾:1.上半年央行通过对数量化工具MLF进行加息并实施了定向降准政策,符合我的预期。2.之前被政策限制,存款利率上调受限影响了银行的揽储,目前央行着手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商业银行的基准利率天花板有被打破的趋势,在某种程度降低银行揽储压力。3.通胀判断存在一定偏差。虽然油价如预料的出现了上涨,但并没有带动国内成品油的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同时猪周期回归这个判断出现了失误。
投资者风险偏好
这项系数相比于资金环境属于判断股市的同步甚至落后指标。股市中“一阳毁三观”能很好的说明投资者偏好的波动性。
截止2017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市场两融余额达到万亿左右。融资交易本质上也属于加杠杆的投资行为,能充分反应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目前的两融规模和熔断时期相当,显示目前投资者情绪较为稳定,未来因投资者风险偏好提升为市场带来增量资金的概率不大。
关于两融余额这里多说一句,两融开通门槛较高,融资方对市场的敏锐程度较普通散户而言更高。如果未来两融余额持续上涨而市场却没有任何反映的话,往往可能存在机会。
今年上半年的行情非常偏激,除了一月份大幅上涨之后其余5个月基本都是低位震荡。个股方面更加惨烈,在个股出现不断闪崩的情况下,中小投资者的情绪可能更加低迷......
EPS(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对应的就是公司盈利,而GDP代表着社会各行业盈利增速的平均。现在我们经济处于传统行业去产能和新经济高速发展共存的年代,它们都通过自己的经营行为影响着经济,那么我们就从这两点来切入对未来经济增速的讨论当中吧~
传统产业
供给侧改革使比如钢铁,煤炭等上游行业的集中度得到明显提升;而行业整体行政去产能则让价格出现暴涨。那么这种情况可持续吗?我们可以看看下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严格去产能政策的实施张龄之,PPI指数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抬头,但CPI却一直不温不火,甚至在2016年下半年PPI和CPI的走势出现了明显背离。
事出古怪必有妖。PPI与CPI走势出现背离,供给端价格的上涨并没有传导至需求端说明目前钢铁,煤炭等原材料的暴涨仅仅是因为政府行政干预,而不是需求端的改善,而非需求端改善带来的涨价往往是不可持续的。所以我认为明年钢铁,煤炭这些企业的业绩可能并不比今年更靓丽。同时在去产能和补库存接近尾声的背景下,明年这类由行政带来的“繁荣”将告一段落。
讨论上游产业则不得不提房地产,虽然它不完全属于上游行业,但其对上游行业的影响不比供给侧改革小。它牵涉到多个上游行业,每当经济增速出现回落,政府首当其冲想到的就是拉动房地产。
但这个现象在2017年出现了转变,政府不只一次在公开会议中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表明了政府对房地产的态度。所以我认为未来地产调控只可能加码,而不存在放松的可能。
上图反映出地产销售面积已进入负增长,同时房屋开工面积和地产投资额也拐头向下。按照国家目前的宏观调控思路,我认为房地产成交额进一步下滑是肯定。
上图反映的是地产销售面积GDP的直接关系,GDP增速往往在地产销售下滑后的半年左右出现回落,也就是说如果地产销量继续保持当前的低迷,会拉低明年二季度GDP增速。
新兴经济
传统经济模式还在挣扎的同时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却展现出强劲的爆发力。以阿里,腾讯为代表的大象开始起舞,盈利增速继续保持高位。思考其本质,可以发现无论阿里的电商业务还是腾讯的游戏板块,本质上都是深挖市场的消费能力。所以判断未来新经济的增长动力是否具有持续性,我们可以把观察角度放在居民消费是否依然有增长的潜力上。
上图是居民可支配收入,支出和上证指数的数据图。消费支出是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滞后指标,而市场表现更是消费支出的滞后指标。其中的逻辑链是:居民可支配收入上升→人们财富上升→财富感上升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居民消费上升→消费带动公司盈利→公司盈利上升作用于市场表现。
而在2017年无爱不承欢,这个链条传导出现异常,2017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出现上涨的同时消费支出却回落了。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答案可能有两个:1.个人储蓄。2.投资房地产。
通过上图可以很明显看出过去这段时间居民杠杆率提升非常快,这现象的出现让我们基本可以认为居民消费在可支配收入上升的背景下出现回落的可能性很大程度是由于投入房地产市场当中睡美人之宅。(以目前的房价,普通居民全款买房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只能通过银行借贷的方式参与,这几乎是快速加大居民杠杆率唯一的方式)
居民资金大量投入房地产市场且居民负债率处于高位,如果明年加息,居民生活成本将会大幅上升,居民可支配支出存在进一步下滑的可能,这种行为又会反作用公司业绩,所以我认为明年新型服务业中除了个别龙头企业依然有维持高增速的可能,整体行业盈利增速依然不具备大幅增长的条件。
目前看这两条观点还算正确箭隐。今年国家加大了对新兴企业的支持,我们提出了"独角兽"的新名词,引入在美国上市的大型互联网企业步伐也有加快的趋势,CDR战略配售基金的募集已经结束,小米,富士康接连刷新过会时长记录......至于传统企业,最明显的就是PPI,其增速从去年12月的同比4.9%的增幅降低到最低时同时增幅只有3.1%,截止5月的同比增幅为4.1%;地产板块在经历一月份疯狂之后也出现大幅回落,截止目前,地产板块全面跌幅为11.4%......
结论
综合来看,我认为明年指数整体依然会维持震荡,不存在趋势性机会。板块上,我认为在明年资金面仍不宽松的背景下,目前估值水平下的白马蓝筹想进一步通过提升PE来拉升股价的可能性并不大。参考2012-2014年,当时宏观资金面也偏紧,而以成长股为代表的创业板,中证500的表现明显强于沪深300同时目前中证500指数处于历史估值较低区间,配置价值凸显。
这个判断截止目前是出现了较大偏差的。截止6月17日,沪深300指数跌幅为7.38%,中证500指数跌幅高达13.9%,创业板指跌幅为6.76%。中小市值因子虽然出现了部分效力,创业板指半年内的绝对收益超过了大盘蓝筹的沪深300指数,但我比较看好的,以中盘为主的中证500却成为了重灾区......
全文详见:https://bbs.p66p.cn/14093.html

TOP